首次“双收”迎增收——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
金秋十月,双收淮河两岸,首次收安秋收秋种正忙。迎增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,徽部合种获记种粮大户赵化正忙着摊晒新收的分地玉米和大豆。今年颍上县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豆玉勇于尝鲜的米带他种植了近1300亩。
4行玉米、状复植收6行大豆间作套种,双收赵化一有空就去查看生长情况。首次收安由于大豆和玉米的迎增除草剂相克,打药时,徽部合种获记他安排工人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设置了隔离带,分地同时在喷雾器的豆玉喷头上加装防护罩。经过精细管理,米带试验初见成效。
“尽管今年高温干旱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影响,但仍达到‘玉米不减产(或少减产),多收一季豆’的预期效果,玉米平均亩产400余公斤,大豆平均亩产150公斤。”赵化说。
为试验不同品种对新种植方式的适应性,他选择了3个大豆品种进行复合种植。试验发现,耐密植、耐阴性强的大豆品种产量更高。
“颍上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8000亩,从目前秋收实效看,总体实现预期目标。”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股股长张启明介绍,这种种植方式是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,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,利用植物边行效应,增加玉米种植密度,实现作物协同共生、一季双收。
今年是安徽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第一年,各地纷纷响应,助力农户稳产增收。
据安徽省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雪介绍,该市建立“技术包保+乡镇包保”双包保责任制,抽调技术包保人员175名、乡镇包保人员443名,实行全程化技术指导,“我们还及早备足种子、肥料、农药、农机具等,确保种植任务落到实处。”
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漆园街道办事处,收割机手正在收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。(新华社发)
刚收完大豆、玉米,曹飞勇抢抓农时,紧接着种上了小麦。他是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的种粮大户,流转种植约200亩地。在政策鼓励下,他今年拿出60亩地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“复合种植的好收成,让我种粮的信心更足了。”
“亳州市共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体856个,播种面积达18.8万亩。”吴雪说,据抽样调查,亳州市复合种植的规模种植户玉米每亩平均单产达507.4公斤、大豆每亩平均单产达110.5公斤,效益增长明显,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。(水金辰 姜刚)
- [2025-05-14 01:52] 5·19中国旅游日:“食”刻出发 寻味城市心跳
- [2025-05-14 01:48] 图集:“非遗焕新购物月”活动启动现场再现中式文化多元消费场景
- [2025-05-14 01:45] 京津冀版权之夜带你体验“生活中的版权”
- [2025-05-14 01:36] 盐官古镇春游活动推出 游客将成为“故事主角”
- [2025-05-14 01:16] 民政部发布《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》 让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更有品质
- [2025-05-14 01:09] 又是一年好“丰”景——安徽宿州夏收一线见闻
- [2025-05-14 01:05] 又是一年好“丰”景——安徽宿州夏收一线见闻
- [2025-05-14 00:29] 聚焦进博会
- [2025-05-14 00:20] 吉林市:为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良市场环境
- [2025-05-14 00:15] 福建开展质量技术帮扶“你点我帮”活动
- [2025-05-14 00:12] 三江源生态摄影展在深圳举办
- [2025-05-14 00:12] 北京朝阳曝光两起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案例
- [2025-05-14 00:08] 合肥西将建大型生态文旅园
- [2025-05-14 00:07] 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、略有结余
- [2025-05-14 00:06] 上海群众艺术活动进入“AI时代”,乡镇搞起AI文艺盛典
- [2025-05-14 00:01] “乌镇好好生活节”第三季启幕,解锁江南春日新体验
- [2025-05-13 23:52] 民政部发布《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》 让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更有品质
- [2025-05-13 23:34] 趣绘节气:春分到,蛋儿俏
- [2025-05-13 23:22] 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5100多亿元
- [2025-05-13 23:17] 洗手液号称可杀冠状病毒 福建曝光10起涉疫典型案件